1.珍惜实验动物
大鼠/小鼠等动物实验是在中医药研发目标明确,且缺少其他方法时开展的。在开展动物实验时,研究者应精心照料并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和不适,轻拿轻放,保证人道地对待它们。这是研究者的基本良知。
2.对待和使用动物须按规定
所有动物的获取、照料、使用和处理,都必须遵守我国有关实验动物的使用与管理规定;并符合所在地实验动物中心的具体管理要求。
3.对实验者进行指导
涉及大鼠/小鼠的实验,研究者须对其学生、研究参与者进行指导,或确认其得到过有关培训,包括动物实验方法,以及照料、喂养、处理实验动物。研究者应监督涉及动物的所有研究程序;实验中切勿大声交谈、嬉笑,干扰动物,这也是避免操作误差发生的重要环节。
4.四诊工作站操作人员须经严格培训
四诊信息的收集是一件技术、责任均要求很高的工作。对于人类四诊能力的掌握,要求长期培训与实践;类似的,实验动物的四诊也要求严格培训。对于一些初涉实验动物人员,在培训后,建议通过相应的操作考试,方可独立操作。要求操作人员明确各检测的目的和意义,熟悉设备及操作,以及有关注意事项。
5.熟练运用中医四诊及辨证
学会并熟练掌握中医四诊的原则、思路和方法,融会贯通。大鼠/小鼠四诊检测及对其证候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中医四诊原则、思路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在学术交流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或学者的困惑和疑虑,与其未能很好地掌握中医四诊理论和方法有关。
6.全面收集大鼠/小鼠的四诊信息
在人类的四诊过程中,医生通常可获得大量的四诊信息。虽然这些信息大多没有反映到病历上,有些甚至是潜意识观察的,但是在辨证过程中,这些信息却又往往被充分利用的。实验动物则不然,由于操作人员,尤其是初涉该领域的研究生、本科生、青年技术人员和教师,大多对实验动物的生物习性、特征等不了解,许多十分有价值的辨证信息会被忽略。因此,对业已了解的一些辨证信息的全面收集就十分必要。
7.尝试对比观察
对于大多研究人员,对大鼠/小鼠细微的证候表现的观察是不敏感的,为此,建议在四诊观察时,将不同组别动物饲养笼紧密依次排放,观察其整笼动物表现的差异;将正常对照组大鼠/小鼠,与模型大鼠/小鼠待检部位紧邻,如吻部、爪、尾等,可以摄影,以便细致观察其细微的变化。对比观察,容易察觉其细微的差异。
8.所有检测须符合大鼠/小鼠生物学规律
对于实验周期长、证候变化不显著的大鼠/小鼠,每周可检测1次;实验周期短、证候变化显著的大鼠/小鼠,每周可检测2次,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大鼠/小鼠自然状态下生活习惯的干扰。
9.麻醉对四诊所产生的影响
麻醉后动物的心率,舌、爪、尾红色程度(r值)等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在清醒状态下,小鼠对周围和被动检测具有一定的反应和张力,麻醉后这样的反应和张力可能受到影响甚至消失,而且麻醉药可能对脏器和体表血管还具有直接的调节作用。经比较,麻醉对小鼠爪色的影响要大于尾色(图3-2-13、图3-2-14)。同时,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小鼠的舌色、爪色、尾色的红色程度具有一致性,在疾病状态下,舌红者,爪、尾皆红,舌淡者,爪、尾皆淡;在舌体光泽、饱满、舒展、大小、质地等方面,爪、尾也有近似表现。
因此,大鼠/小鼠的四诊信息采集应尽可能避免麻醉的方法,而是采用在自然状态下采集大鼠/小鼠四诊信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