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和掌握了中医辨证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理论,再给大鼠/小鼠辨证就容易了(也容易理解了)。本节以气虚证为例进行描述。
一、人类与大鼠/小鼠气虚证候的比较
大鼠/小鼠的气虚表现与人类十分近似,见表2-3-1。
二、气虚证的辨证
1.人类气虚的辨证
1)如果患者仅仅出现乏力、懒动,没有其他证候,能不能辨证?辨证为什么?应该辨证为气虚,鉴于脾主肌肉,所以应辨证为脾气虚。
2)如果患者出现乏力,少气懒言,神疲神倦,自汗,面色淡白,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脉虚无力。辨证气虚比较容易且确切,而脏腑涉及脾(乏力)、心(神疲、神倦)、肺(少气懒言、自汗),是脾、心、肺的气虚,是兼证。
2.大鼠/小鼠气虚的辨证
1)如果大鼠/小鼠仅仅出现旷场自主活动减少,肌力或抓力减弱,没有其他证候,能不能辨证?辨证为什么?也应该辨证为气虚,鉴于脾主肌肉,所以应辨证为脾气虚。对不对呢?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是对的。
2)如果大鼠/小鼠出现自主活动减少,肌力减弱,呼吸微弱,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倦怠,蜷缩、扎堆、拱背,毛蓬松,眼裂变窄、眯眼、眼中无神,吻、耳、爪、尾偏淡,垂尾,爪伸展无力,尾、爪污物附着等。辨证气虚会比较容易且确切,而脏腑也涉及脾、心、肺,是脾、心、肺的气虚。对不对呢?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是对的,也是可行的。
因此,依据所观察到大鼠/小鼠的四诊表现,是可以辨证的。但是,这样的辨证没有做到计量化。而对于疗效判断,计量化往往是必须的。因为治疗后,可能一个症状或证候难以消失,但可以减轻,对患者来说,这已是十分重要了,疗效判断是有效的。如果采用量表,逐一对症状检测和记录,将十分费时、费事,有没有其他办法?需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症状均需要计量检测的,因此需要筛选。
三、气虚症状或体征的计量化检测与辨证
1.计量化四诊指标的比较与筛选
以往药理学实验已建立起多种大鼠、小鼠行为学检测方法,如悬尾不动、抖笼、旷场、抓力,还有跑台、跑笼、烟囱攀爬、游泳等。但是,部分实验检测周期长。如游泳等,不适用于大批量的动物实验,而且还会造成显著的心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选择并先后观察了悬尾不动、抖笼、旷场和抓力。研究发现:
(1)悬尾不动
该方法最早用于检测小鼠的失望与放弃。检测中,小鼠易于疲劳,重复实验会造成明显的耐受;而且对于肿瘤小鼠,随着肿瘤体积增加,会干扰其自然的扭体反应(水肿也如此)。
(2)抖笼
该方法检测单位时间内小鼠自主活动引起的振幅和频率。但检测耗时长,虽然一些设备能同步检测4~6只小鼠,但对于大批量动物实验仍不合适,而且小鼠也易产生显著的耐受性。
(3)旷场
该方法检测单位时间内小鼠自主探究和活动,主要观察水平移动距离和前肢离地站立次数等两项指标,其原理近似抖笼。经我们改造后,可以同步检测批量小鼠,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方法是采用不同组别小鼠同步检测,用数码摄像35s,检测后计算机反复播放,逐一计数。从而保证了不同组别、不同小鼠检测时间同步、检测条件一致,具有可比性;一旦判读失误,还可以重新播放录像,再次计数;并且可以加快计算机播放速度,提高计数效率;还具有一个人独立操作等优点,使准确性和检测效率大为提高。当然,大鼠/小鼠旷场活动也会出现耐受,因此不宜频繁、长时间的检测。
(4)抓力
当手持大鼠/小鼠尾根部将其拖离抓力仪时,大鼠/小鼠会尽力握住设备,直至被拉脱。该方法可以检测其最大抓力值,反映其气力。
以上检测方法的共同意义在于,正常大鼠/小鼠悬尾扭动频繁和幅度大、抖笼振幅和频率高、旷场水平移动距离远和垂直站立次数频繁、抓力大;而气虚大鼠/小鼠则一致减弱。通过以上检测,可以计量化地获得大鼠/小鼠气虚程度的检测值。
通过长期实践,我们最后确定把旷场和抓力作为四诊检测的计量化指标,以满足我们最初制定的5项原则,即非创伤性检测;标准化、客观化、计量化检测;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可流水作业。
2.气虚的计量化辨证
采用以上两个检测方法,我们可以获得旷场水平移动、旷场垂直站立、抓力3个检测值。如何四诊合参,综合运用这些检测值呢?
经长期观察,我们确立了以下气虚程度(或作气盛衰度、气虚指数)的辨证公式:
气虚程度=(各动物抓力/正常组均数)×0.5+(各动物水平/正常组均数)×0.3+(各动物直立/正常组均数)×0.2
式中,各动物指包括正常对照动物在内的所有动物;正常组均数指对应各检测值正常对照组的均数。所获得的辨证值波动在1及其附近。
这样设立的依据在于:
1)这3个指标是可以反映气虚程度的,是客观的。
2)避免了单个指标引起的误差。同一小鼠,重复检测,某个单一指标容易出现变异,或偏强、或偏弱。3个指标综合评价可以有效地缓解单一指标所造成的偏差。
3)权重制定的依据:在多次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抓力的稳定性或重现性最好,其次是旷场的水平移动,而垂直站立最不稳定。因此,分别赋予0.5、0.3、0.2的权重。
3.气虚辨证的入选标准和阈值
与正常组比较,>1.25为气盛,<0.75为气虚,<0.5为气虚甚,<0.25为气亏。
这是大致的分级和原则。大鼠/小鼠等不同品系的动物,甚至是不同批次的动物,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比如大鼠的旷场活动少于小鼠、昆明种小鼠的旷场活动少于C57小鼠。因此,可以依据初次对全体实验动物(均处于正常范围)进行检测,求出气虚程度后,按大小排序,取中间80%~90%(参考本书第三章)作为正常范围,两端为气盛或气虚小鼠;中间与两端间数值为气盛与气虚的阈值;再按以上原则获得气虚甚和气亏的阈值。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品系、月龄、性别大鼠、小鼠气虚及其表现程度所存在的差异。
最后给出辨证结论:气盛、正常、气虚、气虚重、气亏,以符合中医脉案的书写习惯。
4.气虚程度及其演变、改善的程度
通过造模前后、治疗前后的检测,可以获得不同个体、组别的大鼠/小鼠的气虚程度。个体造模前后比较、治疗前后比较、组间比较,可以判断疾病模型动物气虚及其程度的演变、辨证论治对于气虚的改善程度等等。这样便实现了计量化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