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猪肠道外科模型

来源:《小型猪医学研究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4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术前禁食以防止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而且有利于术中暴露脏器。胃和小肠手术需禁食12小时,大肠(包括螺旋形结肠和直肠)手术需禁食48小时。在禁食期可适当给予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在饮水时喂服或灌服导泻剂可更彻底清理胃肠道(按体重0.04L/kg),尽量少用灌肠。如需切开肠道可预防性给予抗生素。一般采用30%戊巴比妥钠(按体重1ml/kg) 进行麻醉,从外侧隐静脉或耳背的内、外侧耳静脉注射麻醉剂。

1.小肠缺血性损伤模型  导致小肠出现缺血性损伤的常见原因包括放血或人工的心  包填塞,已有实验证明缺血性损伤过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其他研究者还  选择从上腹正中切口入腹,找到肠系膜上动脉,将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用血管夹或缝线结  扎,也可造成小肠的缺血性损伤,同时也可在一定的时间后进行再灌注。

2.短肠综合征模型  短肠综合征是小肠功能性或生理性的吸收面积减少,常见病因包  括:Crohn病、血管阻塞和腹部创伤。手术多采用三种方法:

(1)较多采用下腹正中切口或乳腺外左侧正中旁切口入腹,在术中要精确测量切除肠  段和剩余肠段的长度,要根据实验设计来保留不同长度的肠管,而后将两断端肠管行端端吻  合,并缝合系膜创口。

(2)也可采用肠道旁路手术,将小肠从某一部位切开,近端与结肠吻合,将远端闭合,而  肠端缝合于腹壁以防扭转。造模过程中注意事项:相比切除小型猪远端的小肠,切除猪同样  长度的近端小肠更能耐受。但如果切除回肓部,在肠道旁路手术后可能会导致小肠菌群的  结肠化或盲袢综合征。

(3)还可用小肠造瘘的方法来制作短肠综合征,造瘘口需要制作在小型猪乳腺外侧靠  近背部的地方,术后要注意保护皮肤,保持皮肤的清洁。此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肠切除后的  肌电改变、吸收功能、肠道营养效果、激素作用、术后代谢改变以及研究小肠切除后短肠综合  征的治疗。

3.小肠孤立肠袢模型  锡里瘘是分离一段保留血管和神经的肠段,闭合其一端,另一端开口在外。从其游离的两肠断端行端端吻合,根据实验目的决定此肠段蠕动方向是向着腹壁或是远离腹壁。而锡-维二氏肠瘘的游离肠段方式与锡里瘘相同,但不同之处在于其两端均开口外置。在选择肠段时,所选肠段在游离一段后剩余的两端系膜对合后应无张力。为了减少腹部及开口部的污染,应对游离肠段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同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效果会更佳。外置肠端最适合的位置在右侧腹部下垂区,因此部位的肌肉逐渐变薄,游离肠段不会发生肌肉挤压性缺血。在造瘘时,肠段的开口端需经过切开的皮肤肌肉,应特别注意勿使肠内容物污染肌层,手术时可用一肠钳钳夹其开口端,肠袢的末端用不可吸收的缝合线在皮肤的皮下层做间断缝合。

4.盲肠结扎模型  导致腹膜炎的重要原因包括肠穿孔和阑尾炎。经盲肠的基底部结扎盲肠,但特别注意保持回肠与结肠的通畅性,一般在18小时后盲肠破裂,导致腹膜炎及中毒性休克。小型猪出现腹膜炎后的存活时间较长,因此,有利于观察腹腔感染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以及进行各种干预性实验研究。

5.小肠移植模型  供体准备:采用腹正中线切口,将全部空肠至回肠肠袢分离切断,两端用肠钳夹住。而后分离肠系膜,仔细查找肠系膜上的动脉和静脉,因该区的血管直径最大,所以很好辨认。最后用低温肝素晶体液灌注移植物,供体准备完毕。受体手术:采用腹正中线切口,将受体肾以下的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游离一段,将移植物横置于受体的腹腔中,以端侧吻合的方式将移植物肠系膜上的动、静脉吻合于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上。注意将移植物妥善放置避免残端的扭转,且在移植物两端造口作锡-维二氏瘘。如作原位移植,可选择回肠,使手术者可以选用最容易取得的移植物血管,且能保证供体剩余肠段不缺血,尚可存活。如果试验设计允许,可行交互式移植,在游离受体类似小肠段后将移植物血管与受体肠系膜血管作端端吻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