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设施环境的分类

来源:《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培训教材》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30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根据功能及使用目的的不同 , 国家标准将实验动物设施分为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和动物实验设施两类。
实验动物繁育、生严设施 (laboratory animal facility) 是指用于实验动物繁育、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动物实验设施 (animal experimental facility) 是指以研究、试验、教学、生物制品、药品生产等为目的 , 进行实验动物饲育、试验所需要的建筑物、设备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和动物实验设施在环境要求及设施管理上是基本一致的 , 只有这样 , 才能尽量使实验动物的生理与心理保持稳定 , 不致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动物设施按国标 (GB14925-2001) 分为普通环境、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
( 一 ) 普通环境
普通环境 (open system) 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 , 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 , 适用于饲育教学等用途的普通级实验动物。设施可以不是密闭的 , 系统内可不采用对人、物、动物、气 流单向流动的控制措施。设施内外气体交流能有多条空气通道 , 设施可以不设空气净化装置。 饲料、饮水要符合卫生要求 , 垫料要消毒 , 饲养室内要有防鼠、防昆虫等措施。其环境对微生物 的控制能力差。要求的环境指标有较大的变动范围。开放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因饲养不同的动物品种而有一定的区别。
( 二 ) 屏障环境
屏障环境 (barrier system) 设施适用于饲育清洁级实验动物及无特定病原体 (SPF) 实验动物。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入屏障系统内的空气经过初效、中效、高效三级 过滤 , 空气的洁净度应达到万级。进入屏障系统内的人、动物和物品 ( 如饲料、水、垫料及实验 用品等 ) 均需有严格的微生物控制 ( 图 3-3) 。利用空调送风系统形成清洁走廊、动物房、污物走廊及室外的静压差梯度,以防止空气逆向形成的污染。屏障内人和动物尽量减少直接接触。工作人员要走专门通道,工作时应戴消毒手套,穿着灭菌工作服等防护用品。
( 三 ) 隔离环境
隔离环境 (isolation system) 设施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持无菌或无外来污染的状态 ( 图3-4) 。工作人员通过隔离器上组装的无菌手套进行操作 , 不直接接触动物。隔离装置内的空 气、饲料、垫料、水及实验用品的动态传递须经过特殊的传递系统。空气要净化到百级 , 饲料、 垫料、水及其他实验用品要先进行灭菌处理。该系统既能保证与外环境的绝对隔离 , 又能满足转用动物时保持内环境一致。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SPF) 、悉生动物 (gnotobiotic) 及无菌动物 (germ free), 可用于特殊动物的保种、动物的繁殖及实验、动物的检 疫隔离等。
为了达到等级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 , 同时适应原有设施的建筑结构和条件 , 实验动物设施的平面布局常见的有 : 无走廊式、单走廊式、双走廊式和三走廊式。
(1) 无走廊式 : 已经很少使用。只在实验室是平房等特殊条件下 , 加缓冲间使用。一般用来饲养管理普通级动物 , 该类设施简陋 , 在运营中很难达到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标准。
(2) 单走廊式 : 普通环境、屏障环境、隔离环境都可以这样布局。小型的屏障系统一般采用 这种方式。由于清洁走道和污染走道共用一条通道 , 该类设施在运营中也较难达到微生物和 寄生虫控制标准。
(3) 双走廊式 : 可以有效的将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开 , 避免交差感染 , 长期实验及动物生产单位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4) 三走廊式 : 一般是一个清洁走廊 , 两个污染走廊。具有双走廊的优势 , 便于人流、物流、气流的单向流动。缺陷是如果设计不合理 , 会浪费设施有效饲养空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