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识
普通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ler,2n =8)属昆虫纲双翅目昆虫。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染色体数少、饲养简便、突变性状多达400个以上等优点,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除此基因分离、连锁交换应用、另外在染色体畸变以及基因的表达与调节等方面,对果蝇也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美国《科学》杂志2000年3月24日报道:果蝇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已经结束,并确定了果蝇细胞中包含约13600个基因。这些工作是果蝇基因组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确定果蝇基因的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的重要基础,为最终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在对果蝇与人类基因的比较中发现,三分之二引发人类疾病的基因(包括与脑疾病、神经分化以及癌症有关的基因)在果蝇基因组中存在着相似基因。
分子遗传学技术成为分析果蝇行为的强有利工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作为模式生物对于遗传学研究的意义。
2、了解果蝇生活史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
3、重点掌握区分雌雄果蝇。
4、区分几种常见的突变性状;白眼(w)、残翅(vgvg)、黑檀体(ee)。
5、了解果蝇的饲养方法。
二、实验材料
野生型果蝇为红眼、灰体、长翅、直刚毛。”+”
突变体与野生型有明显差别:
白眼其他形状与野生一样。”W”
乌身又叫黑檀体,”e”
残翅翅膀显著退化,部分残存,不能飞“vg”
(三)果蝇麻醉处理检查果蝇或移入培养瓶杂交时,应先将果蝇麻醉,使其保持安静状态。麻醉瓶应和培养瓶相对,然后将饲养瓶倒置过来,迅速拍打饲养瓶,使果蝇落入麻醉瓶中,迅速将两瓶塞住,盖上有棉球(滴乙醚)瓶塞。约半分钟左右,果蝇即被麻醉。
向光性 向上性
注意不能麻醉过度,如蝇翅与身体呈45°角翅起,表明麻醉过度,不能复苏而死亡。
麻醉后的果蝇放在白瓷板上用毛笔刷移动检查。根据需要用肉眼、放大镜或解剖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