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能基本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验证与加深理解三个遗传规律。
二、实验用具及材料
野生型果蝇及各种突变型果蝇、培养瓶、麻醉瓶、放大镜、毛笔或解剖针、洁净的白瓷板、乙醚、记录本
三、研究概况
1.验证了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说明其不仅适合于植物,也可用于动物。
2.1910年,摩尔根发现白眼果蝇突变体,观察到交叉遗传现象。因为白眼w在X染色体上,为体X遗传。
即W基因由外公经由女儿传给了外孙,称为交叉遗传或绞花遗传。
3.1916年,Bridge 发现X染色体不分开实验,证明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四、果蝇材料的几大优点
1.个体小,生长快,周期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
2.易饲养,饲料简单易得,常温下易生长繁育。
3.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雌蝇可产卵400-500个,短期内可获得多数子代,有利于遗传学分析。
4.突变形状多,而且多是外观形态学突变,易鉴别。
5.幼虫的唾腺染色体为巨大染色体,容易做基因定位,建立连锁群。
五、实验原理
遗传基本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规律;连锁与互换规律。
1.一对相对性状:长翅(雌)×残翅(雄);残翅(雌)×长翅(雄)
2.两对相对性状:灰残(雌)×檀黑长(雄);檀黑长(雌)×灰残(雄)
3.伴性遗传:红(雌)×白(雄);白(雌)×红(雄)
4.三点测交;三隐性(雌)×野生型(雄)
六、杂交步骤
雌蝇羽化后12h不交配,两天内不产卵。
按组合收集雌雄蝇(老师完成)—→杂交(记住杂交日期,并注明班级学号) —→7-8天后蛹变黑时,放去成蝇(记日期)即放去种蝇—→2-4天,5-6天,7-8天后观察F1,选出5-6对雌雄蝇做兄妹交(记录F1的性状,统计数字)—→7-8天后放飞F1代蝇(记录日期)—→2-4天,5-6天,7-8天后观察F2代蝇,统计各种性状—→F3代出来后停止记录。
七、统计分析
将记录结果整理,分别做X2测验,看其是否符合遗传规律。F1代要多于30只,F2代要多于50只。记录好放飞时间(亲代和F1代)。三点测交计算图距。
重组值=重组合/(亲组合+重组合)
图距=重组值或重组值之和
交换值小于50%,而图距可以大于50%。
基因直线排列定律(Sturtevant,1913):三点实验中,两边的两个基因间的重组值一定等于另外两个重组值之和减去两倍的双交换值。
并发率=观察到的双交换百分率/两个单交换百分率乘积
干涉(干扰)=1-并发率
发生一个单交换往往影响其临近的单交换。
注意事项
1.挑果蝇时,除了要注意雌雄外,还要注意性状,防止因果蝇混杂而引起实验结果的失败。
2.不可麻醉过度。
3.放到培养瓶中时要先把瓶子倾斜,待果蝇苏醒后再把瓶子竖起来,防止果蝇粘在培养基中而不能苏醒。 4.剩余的果蝇可放到大瓶子中,以保留种用。 5.写好标签放到培养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