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恒河猴尖周病模型

2018年05月02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作者:周光兴 责任编辑:yjcadmin

(1)复制方法  成年雄性恒河猴,用2.5%硫喷妥钠液,按25~50mg/kg体重的剂量经腹腔注射麻醉,0.5h后可追加25~50mg;动物麻醉后前牙从舌面,后牙从合面开洞,摘除牙髓,穿通根尖孔后用扩孔钻多次刺激尖周组织,不放棉球,开放于口腔环境中,造成尖周病变。动物分别于造模后30、60、90d进行肉眼、X线摄片及组织切片观察。根尖周炎动物模型X光片评价标准:0级:根尖周组织结构和牙周间隙正常;1级:根尖周阴影范围<1mm×1mm;2级:根尖周阴影范围≥1mm×1mm。

(2)模型特点  模型动物术后发生牙齿松动,牙龈和面部肿胀并有脓肿形成,龈沟和窦道溢脓。X线照片显示,动物尖周牙周膜腔增宽,硬板破损或消失,有骨质稀疏区。组织切片镜下观察显示,动物尖周组织可见大量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并有巨噬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模型动物尖周可见肉芽肿,肉芽肿外围有胶原纤维包绕,其中央液化坏死形成脓腔;根尖至根尖1/3根侧牙骨质吸收呈凹陷或锯齿状,尖周牙槽骨广泛破坏。骨髓间隙也可见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在破坏为主的同时可见轻度组织修复反应。

(3)比较医学  迄今为止,复制动物尖周病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去髓开放于口腔环境造成感染,另一种是去髓在口腔环境开放1周后,又将窝洞充填,使之引流不畅。本模型应用前一种方法,即给猴牙去髓并开放于1:3腔环境中造模,在造模后30、60、90d发现造成猴尖周病变分别为41%、58%、96%。由于猴牙与人牙在解剖生理学上相近,从模型动物的病理组织学角度来看,效果相当理想,因此本方法建立的根尖周炎动物模型,可用于人类根尖周病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方面的实验研究。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