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1.大鼠(Rat;Rattus norregicus)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大鼠属动物。
2.繁殖快 大鼠2月龄时性成熟,性周期4天左右,妊娠期20(19~22)天,哺乳期21天,每窝平均产仔8只,为全年、多发情性动物。
3.喜啃咬、夜间活动、肉食,白天喜欢挤在一起休息,晚上活动大,吃食多,因此白天除实验必须抓取外,一般不要抓弄它。食性广泛,喜吃各种煮熟的动物肉。对光照较敏感。
4.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 大鼠门齿较长,易怒、袭击抓捕时易咬手,尤其是哺乳期的母鼠更凶些,常会主动咬工作人员喂饲时伸入鼠笼的手。对外环境适应性强,成年鼠很少患病。一般情况下侵袭性不强,可在一笼内大批饲养,也不会咬人。
5.无胆囊 大鼠、鸽子、鹿、马、驴、象等动物没有胆囊,它们的总胆肝管括约肌的阻力很少,肝分泌的胆汁通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受十二指肠端括约肌的控制。
6.不能呕吐,因此药理实验时应予注意。
7.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发达,应激反应灵敏。行为表现多样,情绪敏感。
8.视觉、嗅觉较灵敏,做条件反射等实验反应良好,但对许多药物易产生耐药性。
9.大鼠血压和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敏感,但对强心苷的作用较猫敏感性低671倍。
10.肝脏再生能力强,切除60%~70%的肝叶仍有再生能力。
11.对营养、维生素、氨基酸缺乏敏感,可发生典型的缺乏症状。体内可以合成维生素C。
12.对炎症反应灵敏。大鼠眼角膜无血管。
13.生长发育期长,长骨长期有骨骺线存在,不骨化。
14.成年雌鼠在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黏膜可发生典型变化,采用阴道涂片法(vaginal smear test)来观察性周期中阴道上皮细胞的变化,可推知性周期各时期卵巢、子宫状态与垂体激素的变动。
大鼠、小鼠动情周期阴道涂片的细胞变化特点见表11-1。
表11-1 阴道涂片的组织学变化
15.大鼠(包括小鼠)心电图中没有S-T段,甚至有的导联也不见T波,如有T波也是与S波紧挨着,或在R波降支上即开始,以致看不到等电线的S-T段。但心电图其他成分稳定,重复性好。豚鼠以上较大的动物均有明显的S-T段,在选择动物品种时应予以注意。
16.大鼠垂体较脆弱地附着在漏斗下部,不需要很大的吸力就可以除去而不破坏鞍膈和脑膜,适宜于制作去垂体模型。大鼠也很适于做肾上腺和卵巢等内分泌腺切除手术。
17.大鼠肠道较短,盲肠较大,但盲肠功能不发达。不耐饥饿,肠内能合成维生素C。双子宫。胸部和鼠蹊部各有3对乳头。胰腺十分分散,位于胃和十二指肠弯曲处。染色体为21对,寿命3~4年。
18.大鼠的体温39(38.5~39.5)℃,心跳频率475(370~580)次/分,呼吸频率85.5(66~114) 次/分,通气量7.3(5~10.1、)ml/min,潮气量0.86(0.6~1.25)ml,耗氧量2000mm3/g,麻醉时收缩压116(88~138)mmHg,红细胞总数8.9(7.2~9.6)×1012/L,血红蛋白148(120~175)g/L,白细胞总数(5~15)×109/L,血小板(100~300)×109/L,血容量占体重的7.4%,红细胞比重1.090,总蛋白7.2(6.9~7.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