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的基本实验方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实验大鼠的抓取、固定、性别和年龄鉴定。
2.初步掌握大鼠的解剖技术。
3.了解大鼠外形、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各脏器的部位和特点。
4.初步学会大鼠的给药和采血方法。
二、实验器材
大鼠固定板、组织剪、镊子(有钩与无钩中镊各一把)、眼科剪一把、手术刀、手术剪、大头针、细塑料管、脱脂棉球、乙醚。
三、实验方法
1.性别和年龄鉴定。
2.抓取、固定。
3.灌胃、皮下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方法。
4.采血:摘眼球采血法;后眼眶静脉丛导管采血;颈动脉、颈静脉采血、股动脉或股静脉取血法;尾尖取血;心脏取血;腹主动脉采血。
5.将大鼠用乙醚麻醉或行颈椎脱臼法处死动物,然后按顺序观察外部形态和各器官的部位和解剖学特点。
四、大鼠外形及脏器观察
(一)外部形态
大鼠身体分为头、颈、胸、腹、尾五部分。头部有眼、耳、鼻、口等器官。其特点是鼻的前端为一肉质的吻,两鼻孔间有鼻中隔。口有肉质的上下唇所包围,耳位于头部后上方,耳壳呈半漏斗形。其基底部为外耳道。眼包括由皮肤突起形成的上下眼睑,上眼睑及上唇有坚挺而长的触须。
胸腹部各有三对乳头,肛门位于尾根部,雄鼠的阴茎位于肛门前方,其末端为尿道口,肛门和阴茎之间的突起是阴囊。繁殖期间,睾丸降到阴囊内,所以阴囊特别明显(非繁殖期或未成熟的个体阴囊不明显)。雌性个体在肛门前方是阴道口,其外侧左右有皮肤褶被而成的大阴唇,阴道口前方有一突起为阴蒂。另外,雄鼠肛门到阴茎的距离较长,而雌鼠肛门到阴道口的距离较近,故此,实验者常利用它们的这一差别来区分大鼠的性别。
此外,大鼠的尾部具有环状排列的小鳞片,其间有散在的稀疏短毛。大鼠的前肢分上臂、下臂、腕、掌、指五个部分,后肢分腹、胫、跗和趾四部分。
(二)消化系统
采用背卧位将大鼠固定在固定板上,自外生殖器前缘向前剪开腹腔,并继续向前剪开颈部皮肤,直到颏部,剥离头部与颈部两侧的皮肤,将剪开的胸腹腔壁向两侧拉开,用大头针固定,当遇到横隔时,沿边缘将其剪去,当肋骨妨碍固定时,可剪断肋骨。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腺和消化管。
1.消化腺
包括唾液腺、胰腺和肝脏,此外还有消化管本身的壁内腺。它们都能分泌消化液,各有导管输送到消化管的相应部分,帮助消化食物。
(1)颌下腺:位于颈部腹间两侧的一对大型腺体,红色,呈长椭圆形,颌下腺管开口位于口腔底部。
(2)耳下腺:位于耳壳基部的下方,即耳孔下方的腮部,故又称腮腺,为淡红色扁平形腺体,包括3~4个界限清楚的分叶。
(3)舌下腺:为相当小的淡黄色腺体,分前后两部分,前部紧贴在舌与第一臼齿的口腔黏膜下,呈不规则形,后部位于舌肌和内翼肌内(附着在齿骨后部内缘的一块肌肉)。舌下脉管从腺体的内侧伸出,与颌下腺伴行,也开口于口腔底部。
(4)颌下淋巴结群:位于头与颈部交界处的腹面和侧面皮下,颌下腺的前方,浅黄褐色,内呈颗粒状,具4~5对较大的淋巴结,是淋巴腺。
(5)胰腺:呈肉红色的脂肪状物,较分散地分布于十二指肠与结肠间的系膜上,把胃与脾之间的薄膜除去,可见到其下方有似树枝状的肉色组织即为胰腺,胰管较小,通入十二指肠。
(6)肝脏:肝呈紫红色,位于横隔后方,分有、中、左、尾四大叶;如包括乳头叶和尾状叶,则为六叶,大鼠无胆囊,在胃接近肠的部位有由肝脏走出的输胆管直接注入十二指肠。
2.消化管
全程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最后终于肛门。
(1)口腔:为消化管的起始部,外被唇、颊所包同,前方由口裂通外界,后经咽颊通于咽。将口腔两侧壁的颊胳和肌肉等剪去,把下颌部分翻向后方,这时可观察到口腔内部的结构。
唇:大鼠由肉质的上下唇构成口缘。
齿:大鼠属啮齿目鼠科种类,其齿列生在上下颌骨的齿槽中,形态与食性有关,齿式为1.0.0.3/1.0.0.3=16,即上下门齿各一对,无犬齿,前臼齿各三对,门齿终生生长,无齿根,臼齿上尖(幼体)或釉质凸铰,在门齿与臼齿间的巨大空隙称齿虚位。
软腭:位于口腔顶壁的后部,与硬腭一起构成鼻通路。
硬腭:在口腔顶壁的前部,此处的口腔黏膜具若干横行或被铰状凸起。
舌:为肌性器官,短而厚,隆起于口腔底部,前端游离,基部由舌骨支持,舌表面具有许多小的乳头隆起,其上有味蕾,具有感受味觉的功能。
(2)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食管和气管的共同通道。咽前部被软腭分隔成口咽部和鼻咽部两部分,口咽部位于软腭腹面,与口腔相连,鼻咽部位于软腭背面与鼻腔相通。沿软腭中线剪开,鼻咽腔即可显露出来,其前端是内鼻孔,鼻咽腔的侧壁上有一对裂孔是耳咽管的开口,如用细塑料管探测,此管可达中耳腔。口咽部和鼻咽部向后在喉门附近汇合,这里即为喉咽部。
(3)食管:自口腔向后,经过咽部腔进入食道,为沿气管背侧下行的直管。穿过横膈入胃,食管前半段较细,后半段稍膨大,平时背腹侧扁圆,但具伸张力,当食物
(4)胃:上连食管,为消化道膨大部分,位于腹腔左侧,饮食时位置向右移动,其前缘称胃小弯,后缘称胃大弯,食管从胃体中部进入胃,与胃交接于贲门。胃的右角通十二指肠,交接处是幽门。
大鼠的胃分为两部分。
食道部分:即为胃的左半部,胃壁薄而透明,呈灰白色,黏膜上有黏液腺,无分泌消化液功能,其内壁上皮角质化,故有时稍呈黄绿色,这一部分实际上为食道的延续部分,食物进胃时先进入此部。
胃底部分:是胃右侧后方的部分,胃壁肌肉较厚,而且有较多的血管,故呈淡粉红色,内面呈明显的纵褶,有胃底腺,能分泌胃液。
(5)小肠:指十二指肠上端开始到回盲部交界处的全部肠体,总长约114cm(102~126cm),总重约5g(4.75-5.25g)。
十二指肠:自幽门向后下延续,再向后弯曲呈“U”形,前部较粗,向后渐细而过渡到空肠,十二指肠与空肠并无明显界限。
空肠及回肠:空肠与回肠两者无特殊界限。空肠甚长,迂回盘曲于腹腔左侧,其肠壁较厚,富于血管,故活体或新鲜时呈肉红色,肠腔内容物较少。回肠较短,呈灰褐色,曲盘较少,肠壁较空肠薄,回肠末端与大肠相接,肌肉增厚形成半球形囊状物,称为圆囊,是淋巴器官。
(6)大肠:是连于小肠终止于肛门的一段管状器官,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
盲肠:位于回肠与结肠的交界处,为一粗大弯曲的盲管,回肠和结肠分别由其开口端通入和通出。
结肠:盲肠上有纵行的肌肉纤维形成的结肠带,使肠管紧缩成环节状,故称结肠。根据其位置可分为盲肠向前右方斜行的升结肠,在十二指肠后方向左横行的横结肠和伸向后方的降结肠三部分。
直肠:与结肠无明显的界限,为大肠的最后一段。从腹面观察时,雌性个体直肠的大部分、雄性个体的几乎全部直肠被泄殖系统所遮掩,直肠向后在尾基部腹面的开口为肛门。
集合淋巴结:分布于整个肠道中的空肠、回肠,甚至结肠的肠壁内,从外观上极易辨认,只需沿肠道观察,就可看到一种突起于肠壁上呈颗粒状的半透明小体。
(三)呼吸系统
包括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观察前先剪去下颌和颈部腹面肌肉,露出气管与喉头。
1.鼻腔
用手术刀插入两门齿间的缝隙中,向下向后将头骨沿正中面切成左右两半,观察鼻腔,两鼻腔问有鼻中隔,中隔上部均为黄色嗅黏膜,为嗅觉部分,鼻腔腹部则主要为呼吸通道,向后通入鼻咽部的一对孔,就是内鼻孔或鼻后孔。
2.喉头
剪下喉头连同一部分气管(注意气管两侧的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小心剥除黏附的肌肉,可见构成喉头的若干软骨。
环状软骨:是完整的环形软骨,为喉头的底座,其后方即为气管。
甲状软骨:为喉头最大的一对软骨,两骨在腹面中央连接,后侧缘游离,并向前后形成二突起。
构状软骨:即裂软骨,是一对小棒状骨,位于喉背面,其后端接环状骨,其前端游离以膜与会厌软骨侧缘相连。
会厌软骨:喉头最前端的一段软骨,其前端游离,后端连甲状软骨,当食物团下咽经过喉门时,会厌软骨游离端后折,将喉门掩盖住。
3.气管和支气管
由半环形的软骨和软骨间的膜构成。气管为一长管,在心脏水平处分为二支气管进入肺脏。
在气管两侧分布的几对内分泌腺体:
甲状腺:位于气管甲状软骨的两侧,是一对暗红色,扁平而呈长椭圆的小体。
甲状旁腺:一般为一对,黏附在甲状腺外侧,为黄白色的小体,属内分泌腺体。
胸腺:在心脏的前方,并部分掩盖心脏和心脏发出的大血管,是一对白色的内分泌腺,幼体时比较明显,成年时不易观察到。
4.肺
位于胸腔中部,右肺分为四叶,其中最后一叶伸达左肺后方,左肺不分叶。
(四)泌尿系统
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1.肾脏
位于腹腔背侧面,通过系膜紧紧地联系在脊柱的两侧,是一对呈豆形,暗红色的脏器。肾脏内侧凹入的部分称为肾门,肾动脉、肾静脉和输尿管等均由此出入,其前方有一圆形黄色的肾上腺。右肾较左肾靠前。
2.输尿管
即与肾门连接的,沿背中线下行,通过膀胱基部的白色细长的肌性管道。
3.膀胱
为一可伸缩的半透明囊。位于腹腔后端,基部两侧接受由输尿管输送来的尿液再由基部后方进入尿道。
4.尿道
雌雄大鼠的尿道有所区别。雌性尿道为一条沿阴道腹面后行的管,阴蒂则黏附于尿道后应的腹面,尿道口位于阴道口前方,有雌性包皮围绕阴蒂前端和尿道口(为观察方便可除去部分耻骨)。
雄性个体的尿道兼有输精和输尿的功能,开口于阴基末端。
(五)生殖系统
1.雌性生殖系统
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阴蒂。
(1)卵巢:位于肾后腰椎两侧,腹腔的背侧,呈小球颗粒状。
(2)输卵管:是卵巢与子宫前端之间的一小团盘曲的细管,上端在离开卵巢近处开口即为喇叭口,一般不易看见,下端与子宫相连。
(3)子宫:子宫位于膀胱背侧,呈双叉形。输卵管末端骤然膨大成一对较粗而厚的管道即形成子宫,它沿腹腔背壁两侧后行,在耻骨前方左右两子宫并成一管腔,但腔内仍有纵隔,将其分为左右两室,直到子宫口,纵隔消失,左右子宫以共同的开口(子宫口)通入阴道。
2.雄性生殖系统
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尿道、阴茎、囊腺、凝结腺、前列腺、尿道球腺和包皮腺。
(1)睾丸:雄性大鼠有一对呈椭圆形、黄白色的睾丸。睾丸平时在腹腔内,在繁殖期由腹腔降至阴囊中,外被睾丸白膜,透过白膜可以看到睾丸内的阴精小管即生精小管。
(2)输精管:是从附睾发出,通入尿道的一对厚壁呈白色的细管,它经过膀胱的后面进入尿殖道(阴茎)。
(3)尿道和尿道球腺:自膀胱出口开始即为尿道,进入阴茎后,由阴茎末端开口或称尿道口通入体外。尿道球腺位于尿道球左右两角的背方,嵌在尾基部的尾椎和股部肌肉间,为一对白色的网形腺体,通过小管进入尿道球基部。
(4)阴茎和包皮腺:阴茎起于耻骨后端,腹侧有一多血管的阴茎海绵体,尿道由其中穿过,阴茎前端为阴茎头,由包皮包绕,其顶端开口即尿道口,包皮腺位于阴茎前端两侧的包皮下。
(5)囊腺和凝结腺:囊腺是雄性生殖系统最大的附属腺,位于尿道基部前方,呈黄色钩曲状腺体,其后端在膀胱和输精管通入口的上方通入尿道。凝结腺为附着囊腺外侧后缘的半透明腺体,后端开口于前列腺与膀胱侧两腹面附着,分叶多,略呈红色。
(六)循环系统
采用前面解剖的方法,将处死静放几小时的大鼠打开胸腔和腹腔。剥开胸腔壁和颈部皮肤以及皮下结缔组织。这时可看到左右锁骨上各有一条深红色血管,即为左右前大静脉。
1.心脏
剪断肋骨,使胸腔完全打开,剥去胸腺即显出心脏。正常大鼠的心脏分为四腔,分别为左、右心房(亦称心耳)和左、右心室。心室壁比心房厚,其腔也较大,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有二尖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三尖瓣,每个瓣膜的一侧固定于房室孔边缘,另一侧伸向心室腔内,以腱索联于室壁突出的乳头肌上。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与肺动脉的交界处各有三个半月瓣。
2.动脉
肺动脉由心脏的右心室发出后在主动脉瓣后方向背面伸延,并分为左右两肺动脉,由此两动脉再分出分枝至左右两肺;自左心室发出后不久,向左弯曲,沿胸腔背中线后行。依据其位置可又分为主动脉干、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四段。
(1)主动脉干:是左心室发出后向前行的一短段,其基部发出冠状动脉,分布于心脏。
(2)主动脉弓:主动脉干后面向左方弯曲的一段,由此向前分出三支动脉,自右至左分别为无名动脉。左总颈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向前伸延一段就分成右总颈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总颈动脉支气管两侧前行,锁骨下动脉侧伸向前肢。
(3)胸主动脉:为主动脉弓以后,横膈以前的一段。自前向后沿胸腔背中线伸延,穿过横膈膜进入腹腔,此后则称腹主动脉。胸主动脉向两侧发出约13对细的肋间动脉至胸壁。
(4)腹主动脉:沿腹腔背中线伸延,并向侧壁发出若干对细的腰动脉。此外还由前向后依次发出腹腔动脉一支进入胃、脾等脏器,肾动脉一对,前肠系膜动脉一支通入小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生殖腺一对,腰动脉一对进入腹壁肌肉和皮肤,后肠系膜动脉一支通入降结肠、直肠,总髂脉一对进入后肢,腹主动脉本身则向后,伸延成尾动脉。
3.静脉
左右前大静脉和一条后大静脉均汇入右心室。
(1)前大静脉:主要收集主、颈、前肢、胸壁和胸腔、内脏等静脉血,是由总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胸壁肋间的奇静脉也注入右总颈脉。左右前大静脉进入右心室,接受内外颈静脉,锁骨下静脉和奇静脉的血液。
(2)后大静脉:主要收集后肢、腹壁、盆腔内脏器官的静脉血,沿体腔背中线由后向前进入右心室。通入后大静脉的主要静脉有:
①肝静脉:来自肝脏的几条粗大而短的静脉。
②肾静脉:一对收集肾脏血液的血管,由肾门通出,注入后大静脉。
③生殖腺静脉:一对,雄体来自睾丸,雌体来自卵巢,右生殖腺静脉注入后大静脉,左生殖腺静脉注入左肾静脉。
④髂腰静脉:一对收集腹壁血液的血管,在肾脏后注入后大静脉。
⑤肝门静脉:收集胃、肠、胰、脾等脏器的血液,各内脏静脉汇合后进入肝脏。
大鼠主要脏器解剖如图2-6所示。
图2-6 大鼠主要脏器解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