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非人灵长类艾滋病动物模型

2016年04月20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作者:刘恩岐 李亮平 师长宏 责任编辑:wlladmin
摘要:非人灵长类艾滋病动物模型

非人灵长类动物进化程度高,基因序列与人高度相似,是研究HIV感染的良好动物模型。根据病毒毒株对非人灵长类动物敏感性不同,可将HIV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分为以下三类:①HIV-1感染的黑猩猩、长臂猿、猪尾猴;②HIV-2感染的恒河猴、狒狒、食蟹猴;③SIV/SHIV感染的恒河猴或食蟹猴模型,目前以后两者的应用最为广泛。

【造模机制】黑猩猩(chimpanzees)的遗传特性在众多非人灵长类动物中与人类最为接近,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和人有较高的相似性,因此 HIV-1病毒可选择性地感染黑猩猩免疫细胞建立 HIV-1急性感染模型。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是20世纪80年代从猴子体内分离到可引起猴AIDS样病变的病原体,根据其自然宿主不同,SIV可分为来自于恒河猴的SIVmac、来自于白眉猴的SIVsmm及来自于猪尾猴的SIVmne。SIVsmm是三种病毒的共同祖先, SIVsmm在其宿主体内并不致病,仅可观察到病毒血症。因此以SIV感染其自然宿主并不能作为致病性动物模型使用。但如果将SIV接种到多个品种的亚洲猴(如恒河猴、猪尾猴及食蟹猴等)则可引起这些动物产生AIDS样病变。常用SIVmac251和 SIVmac239毒株感染恒河猴以复制HIV动物模型,恒河猴感染SIV成功后与人HIV-1感染过程相似,可引起疾病逆转及CD4+T细胞进行性下降,尤其是肠相关组织淋巴结CD4+T细胞数量下降更为明显,但SIV感染的恒河猴AIDS病程发展进程比人感染HIV-1要快。由于SIV与人HIV-1的差异性, SIV感染模型不能完全模拟HIV-1的致病过程,近年来研究者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一种新型重组嵌合体病毒(SHIV),该病毒将HIV-1序列中的tat、rev、vpu及env)基因插入到SIVmac239病毒序列相对应位置以替代原有的基因(图10-1)。该嵌合病毒最初在恒河猴体内致病性较差,但经过连续多次体内传代后可增强其复制能力及毒力。用这种嵌合体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不仅具有HIV-1的特点,可诱导产生抗HIV-1env蛋白中和抗体,而且该嵌合病毒是以SIV为骨架构建,因此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较为易感。HIV-1和SIV感染时的辅助受体为CCR5,而SHIV89.6P及其他高致病性 SHIV毒株都是以CXCR4为辅助受体,SHIV89.6P可感染CXCR4+CCR5-淋巴细胞,这些辅助受体在淋巴结和外周血中新鲜CD4+T表达量最高,这个也是SHIV89.6P毒株很容易感染动物并很快发展为 AIDS样病变的原因。

图10-1  SHIV嵌合体病毒模式图

【造模方法】非人灵长类免疫缺陷动物模型都是以静脉接种方式建立。AIDS患者血浆或 HIV-1病毒通过静脉途径接种黑猩猩或猪尾猴(pig-tailed macaque)可复制急性感染模型。恒河猴或食蟹猴以氯胺酮麻醉后,通过静脉途径接种1ml SIV病毒即可复制非人灵长类动物免疫缺陷模型, SIVmac239病毒接种剂量为5MID100,而SIVmac251接种剂量通常为3MID100,但也有报道SIVmac251通过阴道途径可建立黏膜感染模型。5TCID50/ml以上的SHIV病毒接种恒河猴或食蟹猴后也可复制免疫缺陷模型。同样,HIV-2感染的恒河猴模型也可通过静脉途径建立。

【模型特点】感染最初大部分动物有明显的病毒血症,表现为发热、皮疹、腹泻和外周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类似于人感染的临床症状。此时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随后感染猴体内会出现强烈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血浆内病毒水平开始下降。在潜伏期,外周血CD4+T细胞持续减少,CD4+/CD8+T细胞比值下降。至感染后期,猴外周血中CD4+T细胞逐渐下降,血浆病毒水平回升,并伴有体重下降、器官衰竭和机会感染(主要表现为顽固的腹泻和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腹泻,有间歇性和偶发性腹泻,易导致体重下降。约有20%~30%的感染猴因缺乏有效的免疫应答于数日内死亡。

HIV-1病毒可感染黑猩猩,但却不会发展为 AIDS。猪尾猴对HIV-1病毒感染呈一过性表现,且只有高滴度病毒攻击猪尾猴后才能发生感染。 HIV-2病毒感染恒河猴和食蟹猴后,病毒在动物体内也是一过性表现,经过多次体内连续传代后, HIV-2病毒多个毒株也可感染狒狒和猪尾猴,并且 AIDS症状与人相似,如快速的CD4+T细胞数量下降和持续的病毒血症。SIV感染动物后可快速、大量、选择性引起肠淋巴组织记忆性T细胞缺失,SIV不仅可在激活或增殖的T淋巴细胞中复制,而且也可在静息T细胞中复制。SlVmac239被认为是 SIV的国际标准株,常用于模型复制。SIV对恒河猴和中国猴、缅甸猴的致病性不同,SIVmac251和 SIVmac239毒株对中国猴的致病性要弱于恒河猴。 SIVmac239毒株感染恒河猴及食蟹猴后可表现出血中病毒载量上升、腹泻、淋巴结增大及CD4+T淋巴细胞下降等急性期症状。SHIV是将SIV和HIV的相应基因进行置换而构建出来的重组嵌合病毒,目前它主要作为攻击毒株被广泛应用于SHIV/恒河猴模型的研究。SHIV感染恒河猴在2~4周内引起CD4+T细胞数量快速下降,并可产生体重下降及发生机会感染,产生AIDS样症状。该模型主要评价中和抗体的水平,然而CTL效应却无法用此模型评价。

【模型评估及应用】由于物种的限制和动物保护法实施,黑猩猩已不再用于HIV模型研究。目前常用于HIV模型研究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恒河猴、食蟹猴和猪尾猴等。HIV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后通过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血浆中病毒载量、 CD4+/CD8+比值等方法评价模型。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常用于HIV致病机制研究和抗HIV药物筛选。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