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陆生动物-噪声与振动
动物和动物管理所产生的噪声,是动物设施操作过程中的固有问题。因而在设施设计和使用时应注意到噪声控制的问题。在评定噪声可能对动物的影响方面,应考察声音的强度、频率、发作的疾度、持续度、振动势能,以及不同种类世系或品系的听觉范围,噪声感受经历和对声音的敏感度。同时在这类噪声环境中,需保护工作人员的听力。
对设施中的人员和动物区域应加以隔离,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与动物相互干扰。吵闹的动物如饲养区的犬、猪、山羊、灵长类动物和一些鸟类(如斑马雀),就应与较安静的动物(啮齿类、兔和猫)分隔开。环境的设计应能适应于吵闹的动物,而不在于依赖各种减缓噪声的方法。在85分贝以上的噪声中,就可以产生听觉和非听觉的双重作用,包括在啮齿类中嗜酸粒细胞减少、肾上腺重量增加和繁育性下降等。灵长类的血压增高,所以人员听力的保护十分必要(很多动物可以听到人类不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例如啮齿类对超声波十分敏感。对于可产生接近动物听觉范围的噪声的设备材料,例如电视显示终端的潜在影响,可能会对科研实验带来不可控变数,应给予密切注意。对于可能产生噪声的各种活动,应尽最大可能地安置在与动物饲养区分隔开的房舍或区域。
改变声音作用的方式,对于不同的动物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故工作人员应设法尽量减少产生不必要的噪声。培训工作人员改变可产生噪声的操作,或在推车、平板车和笼架上使用缓冲脚轮和减振器,都可大大减缓过度或不连续的噪声。除非是经批准的研究方案或动物福利计划规定,在动物室内不应使用收音机、报警器或其他发声器。在每天的工作结束时,应关闭所有的收音机和发声器,以尽量减少声响引起的不良生理变化。
所有动物设施和动物饲养条件都会产生一些振动,过度的振动会引起实验动物生化和繁殖性能的改变等,可能会成为实验研究中的一些不可控变因。振源可能在设施内部,也可能在设施外部。若振源在设施外部,地源振动可能会影响到建筑结构和设施内部的如动物笼架和笼盒等设备。有运动组件的饲养系统,如独立通风式笼盒饲养系统中的风机,可以产生振动,影响到饲养在其中的动物。在系统非正常工作时,噪声和振动会根据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而不同。可以使用多种方法隔离振动和减轻设备产生的振动。需要尽量减少包括人员产生的振动,避免动物设施的剧烈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