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耿兴超研究员:我国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监管思考

2024年04月26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发布者: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摘要:4月18日下午,在2024年(第十一届)北京实验动物科学国际论坛会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耿兴超研究员受邀作了题为“我国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监管思考”的大会主题报告。

4月18日下午,在2024年(第十一届)北京实验动物科学国际论坛会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耿兴超研究员受邀作了题为“我国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监管思考”的大会主题报告。

6-耿兴超.Jpeg

耿博士围绕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定义、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优势、科技部有关类器官/器官芯片的项目、中国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研发机构情况、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应用情况、美国器官芯片监管里程碑、类器官芯片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欧盟器官芯片监管里程碑、新方法监管的确定、新版GLP法规的实施、国家药监局发布指南推荐开展类器官等新模型的应用研究等内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各位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作了报告。

耿博士还针对国家药监局对类器官、器官芯片的监管规划,类器官、器官芯片模型的验证内容,类器官、器官芯片技术发展路线,类器官、器官芯片国内外合作,类器官、器官芯片面临的挑战,毒理试验的未来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2-Kennedy.jpg

颁发证书


专家介绍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负责人,中国药学会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GLP检查员,国家新药审评专家等。从事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20多年,承担完成了200余项国内外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工作。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监管科学行动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等15项课题的研究。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编专著10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