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与膀胱辨证模型大鼠(高血压肾阴虚证)
肾与膀胱辨证模型大鼠(高血压肾阴虚证)(DMY43Ra02)
- 产品货号DMY43Ra02
- 推荐分类中医脏腑辨证动物模型
- 本源物种
- 造模动物大鼠(Rat)
- 动物品系Wistar大鼠
- 复制方法成年大鼠切除一侧肾脏,另一侧肾动脉结扎2/3,手术后2周开始测大鼠尾动脉血压,收缩压> 140mmHg(18. 6kPa)确定为高血压患鼠。在术后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4个时点处死,处死前收集动物 24 h尿、测24 h尿蛋白量;然后进行心脏取血,测血肌酐、尿素氮浓度;处死动物并立即取出肾脏,制备病理组织学样品 并观察相关指标。
- 模型特点术后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实验动物的血压升高,术后2个月和4个月,血肌酐、尿素氮浓度及 24h尿蛋白量明显升高,提示肾功能有严重损害。术后1个月动物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略增厚,局灶性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术后2个月系膜基质明显增多,尤以血管极为明显,并可见PAS染色强阳性物质沉积及泡沫样改变,系膜细胞明显增多,有的可见新月体形成。4个月时硬化肾小球增多,沿血管壁可见PAS染色强阳性的玻璃样物质沉积,GBM明显增厚。普通电镜可见术后2周动物肾小球系膜区增宽,有基质增多的倾向。术后4个月时系膜基质增加,细胞数增多,内皮细胞下水肿,基底膜厚薄不一,2个月时基底膜普遍增厚,术后4个月时,内皮细胞水肿变性,内皮细胞孔张开,系膜基质明显增多、硬化,有基底膜样物质增生和致密沉积物,致系膜显著加宽,基底膜明显增厚。
- 比较医学本模型理论根据主要是高血压病一般常表现阴虚内热的证型,此模型用滋肾阴方药有效,用温肾阳方药反而加重其病情。临床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多为肝肾阴虚证或肝阳上亢证。本方法模拟高血压发病机制,但证候特征是否属于单纯肾阴虚证需要进一步评佔,仅仅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尚难以定论。
- 产品价格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