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正在加载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产品首页 > 产品中心 > 实验动物 > 动物模型 > 神经系统类 > 精神抑郁症模型大鼠(习得性无助模型)

精神抑郁症模型大鼠(习得性无助模型)

  • 价格面议
  • 品系名:SD大鼠
  • 类型:
  • 应用领域:精神抑郁症
  • 状态:
  • 检测报告:
  • 所在地:
  • 供货总量:只
  • 更新时间:2017-02-04
收藏此信息

精神抑郁症模型大鼠(习得性无助模型)(DMY22Ra01)

  • 产品货号DMY22Ra01
  • 推荐分类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 本源物种
  • 造模动物大鼠(Rat)
  • 动物品系SD大鼠,雄性,体重180~200g
  • 复制方法雄性大鼠,体重为180〜200g。 实验装置:为大鼠穿梭箱,梭箱包括2个相同大小的室,尺寸为30cm X 20cm X 30cm,两室中间底部有一7 cmX 7 cm的通路,可以人为开闭。箱底均为不锈钢栅条,条间距离为1cm。两室的栅条可分别通电,当其中一室与电剌激器接通时另一室则为安全室。实验时仅一个室通电。 “无助”的诱发:将动物分组,实验组的动物于第1 日进行不可逃避的电休克刺激。作法是关闭穿梭箱的中间通路,将大鼠放入一侧箱内,通过箱底部金属栅条通电使大鼠足部接受0.8mA X 15s的电刺激,1次/min,共60次(即 15 s的电刺激加45s的间歇期),总持续时间1h。对照组大鼠放入箱内而不进行电刺激时间相同。 条件回避实验:第2日动物开始给药,采取亚长期 (3〜7 d)给药方法。最后一次给药后24 h,进行条件回避实验。将动物放入穿梭箱后适应5 s,然后进行实验,条件刺激 为铃声(或光信号),非条件刺激为足底电击0.8mA。在铃声响后(或光信号出现后)3s开始刺激,动物逃到安全室后停止铃声(或光信号)和电刺激,如动物未能逃避且刺激达30 s时停止。1次/min,共进行30次,刺激间隔为27s。如果动物在铃声开始的3 s内逃到安全室,则记录回避成功一次, 逃避潜伏期为0,刺激后才逃避者其潜伏期记录是从刺激开始到逃避完成的时问。到最后仍未能逃避的动物,则潜伏期 为30 s。测定指标是回避成功次数和逃避的潜伏期。
  • 模型特点习得性无助模型于1967年被Seligman 和Maier提出,随后即被广泛研究使用。此模型是一种抑郁症动物模型,当动物置于一种不可逃避的厌恶刺激环境时,会产生一种绝望行为,表现为对刺激不再逃避,并且干扰了以后的适应性反应。此时动物脑内儿茶酚胺水平降低,并可出现活动性降低、攻击性减少、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等症状,被公认是一种抑郁状态,抗抑郁药可以对抗这种状态。
  • 比较医学临床上一些抑郁症患者的病因也属于这种学习无助状态,因此该模型的可信度较髙。习得性无助模型对亚长期使用的各种抗抑郁药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单胺再摄取抑制剂和非典型抗抑郁药均敏感,而对长期使用兴奋剂、镇静剂、抗焦虑药及神经松弛剂则无效。习得性无助模型不仅可用于抗抑郁药的次筛,也日益用于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及抑郁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 产品价格联系我们

热门推荐

  • 最新产品|公司介绍
  • 联系人:
  • 电话:
  • 传真:
  • 手机:
  • 邮箱:
  • 地址:
  • 邮编:
  • 经营模式:实验动物生产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