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小鼠氟斑牙动物模型

2018年05月08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作者:周光兴 责任编辑:yjcadmin

(1)复制方法  体重为20~25g的KM小鼠,给其每天饲喂常规颗粒饲料,再用去离子水配制氟化钠溶液100mg/L给小鼠饮用,每天每只饮水4~6g。在饮用氟化钠溶液15, 30, 45d时,分别以肉眼活体检查动物的上下切牙,按以下标准分级记录。0级:正常鼠牙釉质,橘黄或棕黄色,半透明;1级:牙表面细小规则的棕、白色相间横纹;2级:不规则棕、白色相间横纹,棕色横纹部分中间消失,其间距(白色带)增宽而不规则;3级:大部分棕色横纹消失,整个牙面呈白粉笔样,常伴牙缘缺损。45d时取切牙固定液固定,脱钙,作常规病理组织切片,光镜下检查。

(2)模型特点 造模30d时,模型动物出现1级或2级氟斑牙,45d后动物切牙大部分均出现典型的氟斑牙,表现为大部分棕色横纹消失,整个牙面呈白粉笔样,表面有细小凹坑,并有牙缘缺损。镜下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动物切牙成釉细胞扭曲变形,特征性的细胞内黑色颗粒及空泡,托姆斯突不规则,被异位物质压迫影响釉基质的分泌矿化。本方法复制的模型方法简单,造模时间短,耗费低廉,重复性好,模型成功率高。

(3)比较医学  临床上人类的氟斑牙主要是牙齿在形成矿化过程中,机体持续摄取过多的氟而导致牙釉质矿化及发育异常,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建立理想的慢性氟中毒引起的氟斑牙动物模型非常必要。以往的研究报道已经证实,虽然其他实验动物也可复制氟斑牙模型,但根据模型的疾病特征和使用效果来看,大鼠和小鼠是建立氟斑牙动物模型最理想的实验动物。由于氟斑牙是机体氟中毒后首先出现的症状体征,也是氟中毒诊断的可靠指标之一。本方法建立的氟斑牙模型,在造模原理与模型的病理变化特点上均与人体氟斑牙相似,是人类氟斑牙的发病机制,氟骨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