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学术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专栏

Cell:揭秘双面转录因子

2013年01月28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生物谷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lhp
摘要: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自然界惊人复杂性的关键在于转录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现在,美国能源部Lawrence Berkeley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关键转录因子通过结构转换调节基因表达的秘密。

    动物界如此庞大的多样性是如何从有限的基因库演化而来的呢?小鼠之所以一直是医学研究的有效模型,是因为它与人类共有80%的蛋白编码基因。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自然界惊人复杂性的关键在于转录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现在,美国能源部Lawrence Berkeley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关键转录因子通过结构转换调节基因表达的秘密。

    生物物理学家Eva Nogale领导的研究人员通过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发现TFIID转录因子有两种不同的结构状态并存。这两种状态(标准态和重排态)的差别只在于一个亚结构元件lobe A的易位,而这一结构转换能够起始转录,将DNA的遗传学信息转录到RNA中以便进行蛋白合成。

    “TFIID能在标准态和重排态之间波动,” 文章通讯作者,顶尖电镜专家Nogales说。“当TFIID结合另一个转录因子TFIIA时,主要转为标准态。但当TFIIA和DNA都存在时,TFIID转为重排态,以识别和结合关键的DNA序列,这也标志着转录过程的开始。”

    转录是生物生长、发育和生存健康的关键过程,研究TFIID结构转变及其在转录中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基因表达调控。

    随着越来越多生物的基因组被测序,人们发现基因组中的基因总数并不能反映生物的复杂性。例如,果蝇比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复杂得多,但其基因却比线虫少了约六千个。果蝇基因组约有两万个基因,而据推测人类的基因总数也不过在三万到四万之间。果蝇和线虫体内调控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约有一千种,而人类差不多有三千种。这些转录因子往往以多种组合的形式起作用,由此带来了更大的复杂性。

    “尽管在多细胞动物的进化过程中,蛋白编码基因的数量相对稳定,但DNA调控元件的数量却在显着增加,” Nogales说。“我们发现TFIID存在两种结构和功能形式,展示了转录因子组合调控基因表达水平从而增加多样性的机制。”

    Nogales及其同事通过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首次获得了人类TFIID与DNA结合的三维图象。“我们发现TFIID有着惊人的灵活性,其lobe A区域约占复合体的三分之一,而这一区域能够易位100埃,”文章第一作者Michael A. Cianfrocco说。“lobe A易位是TFIID结合DNA所必需的。”

    无DNA存在时TFIID倾向于标准态,此时TFIID的lobe A与lobe C结合。而重组态时TFIID的lobe A与lobe B结合,使TFIID能够与DNA的启动子牢固结合。

    “TFIIA分子介导了这一易位过程,在无DNA时TFIIA维持TFIID的标准态,而当DNA启动子出现后它帮助起始TFIID的重组态,” Cianfrocco说。“没有TFIIA的存在,TFIID与DNA的结合很弱。”

    Nogales及其同事正在研究TFIID结合DNA后,如何招募基因转录所需的其它蛋白。“这包括构建超过两百万道尔顿的大分子复合体,差不多有细菌核糖体那么大,” Nogales说。“这一复合物的尺寸及其相对不稳定性,将是实验面临的主要挑战。”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