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损伤微测技术为科学家提供新工具
2011年12月20日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lwc
摘要:从1974年提出原初概念,到1990年成功服务于科学研究,非损伤微测技术探索之路花了16年。现在,这门新技术给植物学、动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学家提供了新工具,科学家有望快速发表高水平文章。
从1974年提出原初概念,到1990年成功服务于科学研究,非损伤微测技术探索之路花了16年。现在,这门新技术给植物学、动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学家提供了新工具,科学家有望快速发表高水平文章。
“非损伤微测技术并不难理解。”在12月6日举行的“2011非损伤微测技术及生物传感器研讨会上”,该技术服务商之一旭月公司法务部经理药青告诉记者:“例如人的呼吸,表现在微观层面就是细胞里O2的流入和流出,通过测定O2的流速,就可以知道细胞的生命信息。”
1990年,美国海洋生物实验室科学家Lionel F.Jaffe成功测定细胞的Ca2+ 流速。随后,这一技术能够选择性地获取样品的离子或分子流速的动态信息,可以探知传统技术无法检测到的信息。
正如该技术的名称所指,“非损伤”是该技术的一个显著特色,亦即它对样品不造成破坏。例如测量小鼠卵细胞Ca2+的流速后以确定其健康状况,再将该细胞植入母体内,仍能产生正常后代。
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已经借助这一技术展开研究,并取得了进展。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少良告诉记者,他的研究组使用该技术研究了胡杨(抗盐品种)和群众杨(盐敏感品种)根部和根原生质体在盐胁迫下的Na+、H+、Cl-流的变化情况,最终发现了胡杨抗盐的机制。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万迎朗博士告诉记者,他目前正在用该技术进行植物信号传递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用这个技术来研究植物生长素,研究它在根部的信号传递和对形态的影响”。
美国普渡大学教授、美国空间生物学学会主席Marshall Porterfield介绍,普渡大学的科学家使用该技术检测了鱼胚胎的O2流,发现在微量有机污染物作用下,鱼类胚胎O2内流量会显著改变,这可作为环境监测的手段。
由于不同的离子表征不同的生命状态,测量的离子需要不断扩展,目前正在拓展到Fe3+、Al3+、Zn2+、NO、H2O2、葡萄糖的测量。陈少良认为这非常有利于该技术的发展,也会推动其服务的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在国内,旭月公司正向科学家们推广这一技术。他们称,近几年来,中国科学家应用这一技术发表的SCI论文的影响因子已突破100。
“非损伤微测技术并不难理解。”在12月6日举行的“2011非损伤微测技术及生物传感器研讨会上”,该技术服务商之一旭月公司法务部经理药青告诉记者:“例如人的呼吸,表现在微观层面就是细胞里O2的流入和流出,通过测定O2的流速,就可以知道细胞的生命信息。”
1990年,美国海洋生物实验室科学家Lionel F.Jaffe成功测定细胞的Ca2+ 流速。随后,这一技术能够选择性地获取样品的离子或分子流速的动态信息,可以探知传统技术无法检测到的信息。
正如该技术的名称所指,“非损伤”是该技术的一个显著特色,亦即它对样品不造成破坏。例如测量小鼠卵细胞Ca2+的流速后以确定其健康状况,再将该细胞植入母体内,仍能产生正常后代。
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已经借助这一技术展开研究,并取得了进展。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少良告诉记者,他的研究组使用该技术研究了胡杨(抗盐品种)和群众杨(盐敏感品种)根部和根原生质体在盐胁迫下的Na+、H+、Cl-流的变化情况,最终发现了胡杨抗盐的机制。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万迎朗博士告诉记者,他目前正在用该技术进行植物信号传递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用这个技术来研究植物生长素,研究它在根部的信号传递和对形态的影响”。
美国普渡大学教授、美国空间生物学学会主席Marshall Porterfield介绍,普渡大学的科学家使用该技术检测了鱼胚胎的O2流,发现在微量有机污染物作用下,鱼类胚胎O2内流量会显著改变,这可作为环境监测的手段。
由于不同的离子表征不同的生命状态,测量的离子需要不断扩展,目前正在拓展到Fe3+、Al3+、Zn2+、NO、H2O2、葡萄糖的测量。陈少良认为这非常有利于该技术的发展,也会推动其服务的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在国内,旭月公司正向科学家们推广这一技术。他们称,近几年来,中国科学家应用这一技术发表的SCI论文的影响因子已突破100。
上一篇:科学阐述果蝇如何成为土卫六的“首批宇航员”[ 12-21 ]
下一篇:雷特氏综合征模式小鼠[ 12-20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