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综合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综合资讯

基因寻出又一支“夜郎”后人

2011年01月07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admin 责任编辑:lwc
摘要:“夜郎自大”常用来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成语知道古代西南曾经有一个夜郎国,以及那个好奇“汉孰与我大”的夜郎侯。世居云南、贵州、广西的仡佬族人为夜郎国后裔已是学界共识。近日,复旦大学与海南医学院联合课题组通过人类基因学方法测定发现,目前居于海南的仡隆人群,其血缘正是源出千里之外的仡佬族,可以说是又一支“夜郎”后人。据悉,此次成功应用基因研究方法进行民族起源识别,在国内尚属首次。
“夜郎自大”常用来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成语知道古代西南曾经有一个夜郎国,以及那个好奇“汉孰与我大”的夜郎侯。世居云南、贵州、广西的仡佬族人为夜郎国后裔已是学界共识。近日,复旦大学与海南医学院联合课题组通过人类基因学方法测定发现,目前居于海南的仡隆人群,其血缘正是源出千里之外的仡佬族,可以说是又一支“夜郎”后人。据悉,此次成功应用基因研究方法进行民族起源识别,在国内尚属首次。

据了解,仡隆人现居住在海南岛最西面的昌化角一带,共8万多人,尤其注重教育,乡邻中有孩子考上中学、大学,往往全村庆祝。课题组负责人、复旦大学教授李辉介绍,考察发现,仡隆人的语言、风俗等与邻近的黎族、汉族人群均有较大差异,他们究竟源于哪个民族,始终难以确定。查阅《国际民族语言目录》可知,仡隆人的语言属于台语系,更接近千里之外的仡佬族。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血统联系?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与海南医学院联合开展研究,希望在基因序列中寻求答案。

课题小组采用抽取血样、比对y染色体和线粒体染色体的检测方法,前者可以追溯人群的父系血统,后者则能绘出人群的母系来源图谱。检测发现,仡隆人群的  y染色体中,属于汉族的占27.2%,黎族的占4.9%,仡佬族比例最高,占67.9%;人群线粒体染色体中,这三个比例则分别为  31.7%、30.7%和37.6%。专家分析,从y染色体检测结果可知,仡隆人父系血统主要来源于仡佬族。而母系血统之所以汉、黎、仡佬三民族比例相近,可能受两大因素影响:其一,近代各人群间女性出嫁通婚,带来更多血统交流;其二,黎族人群线粒体DNA中的M7类型特别有利于人在热带地区生存,令带有这一基因的仡隆人获得更大生存、生殖优势,在自然选择之下,黎族人群的线粒体“传播”更广。

李辉指出,在基因层面可以确定,仡隆人最主要的血统来源是仡佬族。此前的田野调查也发现,仡隆人与仡佬族的服饰、丧葬等风俗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两者都有将亲人葬于房前院中的习俗。

专家透露,这一研究的意义在于,在民族识别的领域找到了一把  “基因放大镜”。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