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推荐或发布相关实验技术、实验攻略、实验经验分享等。
高脂高胆固醇饲料致兔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2017年02月24日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作者:周光兴
责任编辑:yjcadmin
(1)复制方法 体重为2.0~2.5kg,年龄为3~4个月龄的新西兰兔,观察1周后,给予含1.5%胆固醇的饲料80g/(kg·d),自由摄水,喂养12周。动物饲喂12周后,其血清TC、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主动脉管壁有大量黄白色脂样物向管腔突出,并连成片状,从主动脉近端到远端,斑块逐渐减轻,斑块/内膜面积比为(32.48±3.31)%;血管内膜显著增厚,斑块隆起明显,内含大量泡沫细胞;巨噬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为,且多位于内膜斑块的中下部分。若以另一高脂配方:胆固醇0.5%,猪油5%,基础饲料94.5%,喂饲6~8周,可使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80%~100%,血清胆固醇显著升高。饲料中加入15%蛋黄粉、0.5%胆固醇和5%猪油,经3周后,将饲料中胆固醇减去,再喂3周,可使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
(2)模型特点 此模型以高脂、高胆固醇饲喂兔造模,成模后血脂变化显著,为伴高血脂症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动物容易获得,价格便宜,操作简单,且对造病膳食的敏感性高,造模饲料中加入了合适剂量的胆固醇,进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模成功,而避免该类模型中常见的造模时间长的缺点,以兔造模优于以鼠、兔、猪、犬、猴等实验动物。
(3)比较医学 模型动物兔给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经3~4个月可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症,其病理改变与人体发生的病变相似;但兔的酯代谢与人体的酯代谢差异较大;病变的解剖分布以胸动脉为主,冠状动脉病变多呈现在心脏的小动脉,而人主要发生在冠状动脉的大分支。
上一篇:其他高血压模型[ 02-23 ]
下一篇:高脂、高糖饲料致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0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