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综合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综合资讯

方舟子遭袭案告破后的警示

2010年09月28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admin 责任编辑:lwc
摘要:21日下午5时许,科普作家方舟子被打案告破。主要犯罪嫌疑人在上海浦东机场被北京警方抓获。当晚20时,北京警方迅速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破案经过。这条爆炸性新闻在当晚的电视新闻中播出,又在第二天的平面、广播、网络等媒体上广泛传播,给人以深深启示。
  21日下午5时许,科普作家方舟子被打案告破。主要犯罪嫌疑人在上海浦东机场被北京警方抓获。当晚20时,北京警方迅速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破案经过。这条爆炸性新闻在当晚的电视新闻中播出,又在第二天的平面、广播、网络等媒体上广泛传播,给人以深深启示。

  本案主要犯罪嫌疑人是一位极有可能成为院士的人——华中某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主任、院士候选人肖传国。院士的荣誉和头衔与一个类似黑社会雇凶打人的事件,本来不应该放在一起出现的,而现在被纠合在一起,使得学术和科学蒙羞。

  肖传国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且在医学方面有造诣之人,为何会做出“下三滥”的事?他为泄私愤,不惜花费巨资,雇人行凶,可见其心理的丑陋。像这样表面光鲜、心地肮脏的人,假如不是方舟子在网络上  “打假”,其造假行为没有被发现,那么他就会如愿升任院士?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院士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领军人物,十分神圣,全民仰慕,地位崇高。前些年有两个品行恶劣、弄虚作假的院士被清除出院士队伍,保证了院士队伍的纯沽,捍卫了院士的崇高荣誉。中国工程院前院长徐匡迪今年6月在院士大会上说“要珍惜院士荣誉,保持这一称号的纯洁,不让院士称号变成被滥用的资源。”如今,一些心地肮脏的人想方设法钻进院士队伍中来,除了他获取个人面子的荣光外,还想捞取更多的资本和利益。因此,在院士评选时,要好好把关。幸好肖传国没有成为院士,从这层意义上说,应该感谢方舟子!

  打假已从商品发展到学术领域,这是一件大好事。商品假冒伪劣,危害百姓;学术造假,贻害无穷。方舟子自2000年创办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以来,从“基因皇后”陈晓宁到“打工皇帝”唐骏,从“核酸营养品”到“造骨牛奶蛋白”,再到“养生大师”张悟本……10年来,方舟子戳穿了许多造假的人和事,赢得了社会的尊重。然而,这样一位学术打假者被打了,发人深省。造假行为何以泛滥不止?造假者何以有恃无恐?方舟子说:“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整个社会对于造假的惩罚机制。”真是切中时弊。

  学术乃至其它领域的造假,一旦认定某人有学术不端行为,不管他是学术权威还是科研新秀,应该指名道姓地公布调查真相,并做出行政处理,如降级、开除等;政府部门禁止其几年内申请学术研究基金或任职,触犯刑律的追究法律责任。反观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对造假行为和造假者的处理,可以说是“喊得凶、打得轻”,甚至不了了之。如果造假者欺世盗名、骗取利益而不需要付出多大代价,被揭穿后依然我行我素,那么,科学尊严如何维护?社会诚信如何树立?

  激浊才能扬清,除恶才能扬善。对造假行为知而不揭、揭而不打、打而不疼,无疑是对造假者的纵容。方舟子的此次遭袭,与我们对造假行为的惩处不力不无关系。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对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强有力的监管,不留漏洞和死角。要采取“零宽容”政策,有一个处理一个,并公开曝光,决不让弄虚作假、剽窃抄袭行为有立足之地,应让造假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高昂代价。李文祺 

    8月29日,“打假斗士”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北京住所附近遭遇袭击,被人用铁锤砸伤腰部。北京警方9月21日晚宣告案件侦破,打人主谋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因为肖传国认为方舟子通过媒体、网络对其学术成果“肖氏反射弧”打假,从而导致其未能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是心生痛恨,花了10万元指使他人实施犯罪行为。   

    方舟子得罪了不少人,但打人者不是江湖味道十足的养生大师,不是资金雄厚的打工皇帝,而是一个“准院士”,实在让人大跌眼镜。方肖之争,由学术之争到司法之争,再到街头行凶,其中发展的内在逻辑令人深思。   

    事情起因于肖传国提出的所谓“肖氏反射弧”治疗方案,针对脊柱裂等病患者无法正常排便排尿,肖的治疗方案是把腿神经与控制膀胱的内脏神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人工建立的反射弧,达到患者自控排尿的目的。   

    肖传国在美国留学时,在动物身上做过试验。因为美国对临床研究审批很严,于是1995年肖传国选择在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医院,开始做临床应用研究。之后,裘法祖(这位被称为“中国外科学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肖传国的研究生导师)  专门去平顶山做鉴定。2004年,裘院士再次领衔卫生部鉴定专家组,但据参与者称:当年的鉴定资料很有限,时间也不够,只有一个下午,而且裘法祖坐在那里一开始就讲:这是国际领先……但肖的成果还是被确定了,并得到一系列殊荣。   

    方舟子对其学术成就、经历进行了质疑,质疑集中在,诸如肖发表的论文数量有水分、“肖氏反射弧”远不是什么国际公认的学术成果,只是“自吹自擂”。此时,肖传国参与中科院院士补选,并最终失败。接着,肖方之间打了两场官司。以侵害名誉权为由,肖在武汉状告方。2006年7月,江汉区法院一审判决方舟子败诉,需要公开向肖传国道歉,并赔偿3万元抚慰金。   

    “主场”官司胜利之后,2007年5月,在另一场名誉权的官司中,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却判决肖传国败诉。理由是:对肖传国的“反射弧”理论提出异议是学术争论,不可依靠法律解决。方虽使用一般性过激的言辞,但并未出现侮辱、诽谤的用语。同时肖传国作为知名教授、科学院院士候选人,亦应接受学术界及社会对其学术水准所发出的质疑之声。   

    此前有不少学者认为司法应谨慎介入学术纠纷,学术争议体现学术自由,不构成名誉侵权。学术是非应该通过平等的学术争议方式得以判明,正常的学术争议是学术健康发展所必需的。学术研究中的争论问题不应由权力干预的方式来解决。   

    但,我们应反思一下,方舟子的学术打假是不是“学术之争”?学术之争,是特定领域内的知识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认同和争议,其形式应该是发表学术论文和学术会议。而方舟子虽然是生物化学的博士,但却不属于泌尿、神经领域的专家,不是知识共同体的成员;他对肖的质疑,当然也不能算是学术之争,只是学术打假,最多能叫“法律意义上的学术之争”。   

    但在中国当下,学术争论和学术鉴定,本身制度有问题,往往会溢出,产生社会外部性。学术争论一开始就不是在学术圈内,而是关涉到种种名利关系,甚至形成产业链。比如肖传国与他人在郑州开了家股份制的民营医院—郑州神源泌尿外科医院,主推他的“肖氏反射弧”手术。他们打着郑州大学的旗号,而郑州大学否认与其存在领导关系;其对外宣称成功率达85%。但,有律师代理手术失败患者打起官司,律师寻访了从2006年8月到2007年上半年在该医院做过“肖氏反射弧”手术的100多名患者,未发现有一例大小便恢复正常。而且此前作为宣传样本的“爱心接力”中的海南小善善,现在还是离不开尿布。   

     那么多人上当了,你还能说只是学术问题吗?案子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案中案,谜中谜,论域和评价标准已经十分混乱。照理说,学术的归学术,舆论的归舆论是原则。那么,谁先犯的规?恐怕还是肖传国。   

    如果他只是手术成功率低,方舟子会出来打假吗?相反,肖传国在推广其手术时,利用媒体为其学术观点鼓吹。之前媒体上,国际公认、能获诺贝尔奖等说法,显然不是媒体自己杜撰出来的。方舟子对肖的质疑,也的确没有集中在手术的成功率上,而是放在肖传国的对外宣传上。可是,连GOOGLE都搜不到的“肖氏反射弧”,可能是国际公认的吗?  既然肖传国把本应是学术的问题弄到公开舆论中,那么就得接受方舟子的逼问。   

    但我们发现一个诡异的情况:中国的学术争论由于种种体制原因,“肖氏反射弧”没有得到充分争论;在社会舆论层面,方舟子作为一个“外行”却进行着质疑;北京市法院又认为这是学术问题,不归法院管,肖传国心里应该很郁闷:谁来管管方舟子啊?于是,他想到雇凶打人。   

    这是一条诡异的逻辑,一个本应在学术层面被质疑的学说,却没有被质疑;它裹挟着种种光环来到人间,却没有有效的制衡机制;伪学术形成一个产业链,需要方舟子这样的另类来阻挡这头怪兽。试问,如果方舟子被打死了,是不是“肖氏反射弧”手术就能大行其道?   

    肖传国教授在看守所里应该好好想想,是谁害的他?如果他的手术还在被同行充分质疑着,而不是被一个“外行”质疑,那有多好。这是中国学术界的悲哀。学术争论、评价体系的崩盘,引发了方舟子式游离于经典学术制度之外的打假,由打假而引发司法介入,由于司法介入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才引发了雇凶伤人。“教授一锤身名裂”预示着中国学术争论的崩盘,不能用论文而是用锤子来证明自己的真理。   

    学术论域的崩盘,还表现在今年的曹操墓真假之争,本来专业的考古之争变成一场无厘头的大吵架。而形形色色的质疑者,身份诡异,却能采用刑侦手段,彻底把水搅混。受伤害最深的是中国学术界的公信。   

     舟子的打假开创了舆论直接质疑学术的范式,这是个吊诡的问题。一方面,中国学术界本身不严谨,受利益驱使,学术问题利益化,丧失公信。另一方面,公共舆论有明显的利益诉求和情绪表现,跟学术评价有本质冲突。这一点上,方舟子本身也是一个“受害者”。他站在科学的角度,十年前反珍奥核酸“吃基因补基因”,十年后,他同样站在科学的角度认为:“吃转基因食品导致人基因突变”是胡扯。但此时他却显得多么孤独。   

    从肖传国雇凶伤害方舟子的案件,我们应反思重构中国的学术评价体系,彻底厘清学术争论、舆论监督和司法判决的关系,制止学术论域和评价体系的崩盘。(时代周报  沈彬  作者系律师、评论员)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