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发现两亿四千万年前一种新的基干新鳍鱼类:多饰维纳斯鱼
2016年01月28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作者:中国科技网
责任编辑:lascn
摘要:多饰维纳斯鱼的雄性第二性征(徐光辉供图)(神秘的地球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最新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和浙江自然博物馆赵丽君研究员在我国云南发现了两亿四。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最新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和浙江自然博物馆赵丽君研究员在我国云南发现了两亿四千万年前一种新的基干新鳍鱼类,命名为多饰维纳斯鱼(Venusichthys comptus)。多饰维纳斯鱼代表了新鳍鱼类第二性征的最早化石记录。
据介绍,第二性征是动物在性成熟所表现的、可以用来分辨物种性别的特征。第二性征比较容易在现生生物中观察到,但它们很难在化石中识别。根据采集于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海相地层的三十余块鱼化石,研究人员报道了基干新鳍鱼类的一个新属种:多饰维纳斯鱼(Venusichthys comptus)。维纳斯鱼具有明显的性双型:成年雄鱼具有第二性征,包括雄鱼头部、鳞片和鳍条上的尖突,以及臀鳍前面钩状的接触器。
徐光辉研究员说,多饰维纳斯鱼与我国贵州三叠纪此前发现的东方肋鳞鱼、精美乌沙鱼相似,具有很高的体侧鳞,但它不具有肋鳞鱼类、史前飞鱼类和其它卵胎生鱼类那样特化的臀鳍。它的生殖方式可能是体外受精、卵生的,与肋鳞鱼类和史前飞鱼类不同。据此前研究,肋鳞鱼类和史前飞鱼类是体内受精、卵胎生的。维纳斯鱼的第二性征可能用于增进雌、雄鱼体产卵前或产卵中的身体接触,刺激雌鱼排卵,以及保护巢穴和领地。多饰维纳斯鱼的发现为研究新鳍鱼类的行为、繁殖方式和早期分异提供了重要信息。
上一篇:中科院动物所在关于Ncor2调控斑马鱼造血干细胞产生的研究成果[ 01-21 ]
下一篇:鲸与海豚大图鉴[ 01-28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