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科普天地

为什么会感觉到疼?

2014年11月25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生物通 作者:生物通 责任编辑:wlladmin
摘要:近日,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ar癌症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交叉遗传操作来确定疼痛传导过程中的关键元件,指出外围的机械感受器和Aβ 感受器,能与脊髓SOM+兴奋性和Dyn+抑制性神经元协同作用,一起形成传递机械疼痛,并确定机械疼痛的阈值。

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ar癌症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of Spinal Circuits Transmitting and Gating Mechanical Pain”的文章,通过交叉遗传操作来确定疼痛传导过程中的关键元件,指出外围的机械感受器和Aβ 感受器,能与脊髓SOM+兴奋性和Dyn+抑制性神经元协同作用,一起形成传递机械疼痛,并确定机械疼痛的阈值。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在线版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之一是哈佛大学医学院马求富博士(Qiufu Ma),这位华人学者现为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副教授和哈佛医学院Dana-Farbar癌症研究所癌症生物学副教授,在神经系统发育和慢性疼痛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卓有建树,曾发现了神经决定和调节的基因。多年来在国际学术杂志,包括Cell, Science, Neuron和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表了一系列的原创性论文。

现在医学认为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对于脊髓疼痛信息的处理过程,研究人员发现这一过程可能依赖于痛觉传递神经元(T),接收来自疼痛和Aβ机械感受器(mechanoreceptors)的信息输入,这些Aβ需要通过脊髓抑制神经元(INs)前馈激活(feed-forward activation)输入。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更进一步利用交叉遗传操作来确定疼痛传导过程中的这些关键元件。他们通过标记和消融脊髓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的六个组成成分,分子其行为和电生理机制,结果发现兴奋性神经元表达的生长激素抑制素SOM包括T细胞,后者的消融会引起机械疼痛的消失。

研究人员指出,外围的机械感受器和Aβ 感受器,能与脊髓SOM+兴奋性和Dyn+抑制性神经元协同作用,一起形成传递机械疼痛,并确定机械疼痛的阈值。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