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动物实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动物实验
  • 成都生物所发现仙琴蛙的脑电与行为同步调制 动物的昼夜节律可能建立在光-暗周期、休息-活动周期或者睡眠-清醒周期的基础之上,而且光-暗周期的节律模式显著影响动物的生理和行为。 以鸣声求偶的物种的鸣叫行为遵循特定的昼夜节律模式,这可能与温湿度的昼夜变化相关;在繁殖季节,雌雄两性扮演着明显不同的角色,并伴随行为上的显著差异,如两性对性信号的不同响应及雄…
  • 中科院动物所揭示感染与炎性调控蛋白酶HTRA1表达的机制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自身免疫病,在世界范围内约1%人群患有RA。临床研究证实,丝氨酸蛋白酶HTRA1(high temperature requirement A1)与关节炎密切相关。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哺乳动物细胞中HTRA1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未见报道。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移植生物学研究组与其它实验室合作对调控HTRA1基因表达的…
  • 含铜化合物延长ALS小鼠生存期生物谷讯/ --来自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含铜化合物能够有效延长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或Lou Gehrig's disease)小鼠的生存周期。目前这一疾病尚没有有效疗法,而俄勒冈州立大学的这一成果或许将开辟治疗这一疾病的新疗法。负责这一研究的科学家Joseph Beckman介绍说含铜化合物能够帮助稳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促进其正确折…
  • 基因数据表明STAP细胞并不存在两篇发表于《自然》杂志的关于一种可将成熟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新方法的争议性论文被指控存在数据篡改和捏造问题。现在,论文共同作者提供的基因数据显示,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细胞并非研究小组声称的那样。该说法也得到了另一个来源的支持——用这种方法制造的STAP细胞(由刺激触发的多能性获得细胞)也许不过是普通的胚胎干细胞。 …
  •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创建提取高纯度鹿血多肽新技术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邸多隆研究小组利用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成功从鹿血中分离制备高纯度鹿血多肽。目前,该技术通过了甘肃省科技成果鉴定,正在进行产业化实施。 中国是养鹿大国,甘肃有西北地区最大的马鹿养殖基地。2011年,一位院士所作的关于东北梅花鹿鹿血多肽研究的…
  • 广州生物院在丙型肝炎病毒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5月14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在丙型肝炎病毒致病性和感染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 据WHO最新统计,目前全球约1.85亿人被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我国的丙肝病毒携带率高达3.5%,并且发病率逐年增加。HCV感染后不仅会导致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直至肝癌等肝脏…
  • 上海交大在小鼠模型实验中发现白血病干细胞逃避化疗的机制据介绍,白血病的治疗主要依靠化疗,但化疗难以清除骨髓中的白血病干细胞,导致白血病容易复发。因此,回答化疗开始后骨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白血病干细胞如何逃避化疗等科学问题对研究治疗策略非常重要。 研究人员先将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注入小鼠体内,建立白血病小鼠模型,之后给予化疗,用先进的成像技术等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白血…
  • 生物物理所在小鼠模型实验中揭示CD146在慢性炎症向癌症转化中的调控机制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课题组与感染与免疫中心刘志华教授合作,揭示了内皮细胞膜受体CD146在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相关文章发表于近期的《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杂志上。 这项研究被《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标注为“继续医学教育”文章(CME article,旨在为临床医生等提供相关领…
  • 美国科学家发现能够逆转糖尿病的免疫法过去的报道显示,非肥胖型糖尿病的老鼠的先天免疫细胞存在缺陷,而TLR4——一种Toll样受体——在预防I型糖尿病方面发挥着保护作用。 辛辛那提大学免疫学、过敏症和风湿病学分部主任威廉·里奇韦说,他的研究团队用一种单克隆抗体UT18提高了TLR4的活性,逆转了很大一部分刚刚患上糖尿病的非肥胖型老鼠的新发糖尿病…
  • 美科学家实验表明改变肝脏基因可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最近,美国哈佛干细胞研究所(HSCI)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合作,通过基因组剪辑技术,转变一种叫做PCSK9的肝脏基因的功能,从而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动物实验表明,只需打一针就能永久降低小鼠体内胆固醇水平,使心脏病发作风险降低40%到90%。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循环研究》上。 该研究由哈佛大学干…
  • 温州医科大研究人员通过生物支架技术让部分肾切除大鼠模型肾脏再生科技日报讯 肾脏疾病是全球一个重大且悬而未决的健康难题,肾病发展的不可逆性一直困扰着患者、医生和研究人员。温州医科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异体肾脏去细胞生物支架,成功诱导部分肾切除大鼠模型肾脏再生。相关研究成果《去细胞支架诱导肾脏再生》,近日发表在生物材料领域国际顶尖期刊《Biomaterials》上。 据统计,我国肾病患者高达1.2亿人。…
  • 科学家用培养皿制造视网膜有望恢复盲人视力美国马里兰州科学家制造出一个光敏培养皿眼睛。这些研究人员称,这个三维结构代表着恢复盲人视力的研究向前迈出第一步。照片展示了科学家用人体干细胞制造出的一个微型视网膜结构内的光感受器(绿色)。 照片展示了红色视网膜。美国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坎托-索莱尔博士表示:“我们用一个培养皿制造出一个微型人眼视网膜。…
  • 人造甜味剂可减少果蝇寿命中国科学报讯 对于果蝇来说,人造糖并没有多甜。果蝇平均能活45天到60天,不过那些在含有Truvia的试管中培养的果蝇平均只能活5.8天。 Truvia是美国最畅销的糖替代品。研究表示,6种其他甜味剂(4种人工的,2种天然的)对果蝇寿命并无影响。研究团队日前将报告在线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研究人员还发现,食用Truvia的…
  •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赖仞课题组从蝾螈中鉴定出皮肤修复肽记者近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获悉,该所赖仞课题组从红瘰疣螈皮肤中鉴定出一条强效的皮肤修复肽Tylotoin。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合会杂志》。 据了解,人们熟知的有尾目两栖动物如蝾螈,拥有非同寻常的创伤修复能力,但对其促进皮肤创伤修复的机制和可能的活性物质知之甚少。研究人员一直希望在蝾螈的皮肤上发现促进创伤修复、…
  • 第二军医大学和内蒙古大学学者发现连续移植可使小鼠肝细胞恢复青春第二军医大学和内蒙古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连续移植的情况下获取自老年小鼠的衰老肝细胞恢复了青春,完全恢复了增殖能力。在人类肝细胞中研究人员也获得了相同的结果。表明在衰老和再生过程中肝细胞的“倍性传送器”以不同的方式受到调控。相关文章发表于近期的《Hepatology》杂志上。 众所周知,肝脏是人体代谢的…
首页 上一页 121 122 123 124 125 下一页 尾页 共1866篇文章/共125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